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亮相武汉
观器物之美 品长江之韵
本报记者 田豆豆文/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5日 第 07 版
从玉之温润,到瓷之典雅,从漆之明艳,到金之璀璨……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器物之美,震撼人心。
9月下旬,“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要展览,来自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四川、重庆等9省市30多家文博单位的160件(套)文物精品汇聚于此,集中展现了长江文明的美学风格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脉络。
展览按玉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陶瓷器五大器类,分为“琼琚凝华”“漆韵流光”“钟灵彝秀”“浮光跃金”“土火之艺”5个单元,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器作工艺特色与艺术成就,呈现古代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镶红宝石金冠(南京市江宁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藏)
造型灵动,折射文化信仰
距今5300年—43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代表性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玉器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中独特的玉器,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十分稀有珍贵。
此次展览的第一件文物是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兽面纹三叉形器。它三叉平齐,底端呈圆弧形,正面主体以流畅的线条刻画兽面纹,三叉上端分别刻有3组羽毛纹饰。兽面有一对圆形的大眼睛、长条形的鼻子和微笑般的弧形大嘴。此器出土于良渚文化贵族男性墓葬,应作为发饰使用,其造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据介绍,兽面纹在古代玉器、陶器、青铜器等各类器物中广泛应用,有着吉祥守护、权力标识等多重寓意。
春秋时期龙凤纹玉龙(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藏)
奔流不息的长江滋养了沿岸的居民,孕育了璀璨绚烂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内涵,体现在一件件瑰玮奇丽、充满生命力的文物中。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长江文化的代表,以红、黑为主色调的漆木器是楚文化的典型器物。此次展出的战国时期透雕凤鸟斗蛇瑟座为湖北荆州博物馆藏漆器精品,通体髹黑漆,并用红、黄二色彩绘花纹,雕工精细,凤鸟与蛇造型灵动、栩栩如生。精美的漆木器不仅展示了楚人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信仰。凤鸟嘴衔蛇尾、爪握蛇头,颇具力量和动感,既表现了鸟蛇争斗的自然场景,也反映了楚人对凤鸟的尊崇。
战国时期透雕凤鸟斗蛇瑟座(荆州博物馆藏)
精工细作,凝结美学追求
楚文化中的凤鸟崇拜,黄河文化对龙的信仰,均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龙凤结合,意味着中华文明百川归海、融合统一。
来自河南南阳的一对龙凤纹玉龙,刻画了龙凤呈祥的美好图景。这对春秋时期的玉器,由一块黄色透闪石精雕细刻而成,雕镂完成后对剖为二。其图案构思奇巧,中有一龙,玉龙边缘刻出5个凤首,龙凤之间祥云盘绕,构图和谐,色泽温润。
同样来自河南南阳的青铜神兽,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巧的工艺,令参观者赞叹不已。神兽为龙首、蛇颈、虎身、龟足、豹尾,双目圆睁,牙齿锋利,给人以既凶猛又可爱的印象。头部以6只小龙构成角,背部还攀附着一只小兽,整体造型十分灵动。它是楚文化艺术风格的突出代表,反映了楚人丰富而浪漫的想象力,也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堪称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春秋时期青铜神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来自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精品同样展示了古人的匠心。红、黄、蓝、绿四色瓷瓶并排摆放,鲜艳的色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清光绪年间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郎窑红观音尊,红得庄重、红得透亮。郎窑红,又称郎红,是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郎窑红的烧制条件非常苛刻,不仅需要1300℃以上的高温,器物在窑中摆放的位置、燃料的挑选、熄火的时机也十分讲究,每个细节造成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釉色和成品质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成就了这些传世精品。
不论是华丽的金玉,还是雅致的瓷器,每一件艺术珍品的背后,都凝结着古人对美的孜孜以求、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物画相映,再现古人生活
器物是了解古人生活最直观的载体。杯盘鼎镬,用于古人的一日三餐;玉佩金饰,装点着古人的服装发型。一些器物上还有图案,直接表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策展人将文物置于古代绘画背景中,二者相互印证,相映成趣。
来自荆州博物馆的猪形酒具盒为战国时期漆木器佳作,呈双头猪造型,憨态可掬,纹饰精美,可以内置酒杯,十分实用。最有趣的是,猪身的8幅漆画描绘了楚国贵族从狩猎到宴饮的整个过程,生动反映了楚国宴饮文化。
银釦金银箔贴饰云气鸟兽人物纹漆奁是西汉时期的漆器精品。它来自江苏扬州,圆形的大盒子里装着形状各异的小盒子。这些盒子是做什么用的呢?从文物背后展墙上放大的《女史箴图》画面中便能找到答案。图中的贵族女子正在对镜梳妆,面前摆放着打开的妆奁盒和各种小盒子,有的装胭脂水粉,有的装眉笔唇刷。文物与古画相映,令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2000多年前美人化妆的场景。
江苏南京将军山出土的明代镶红宝石金冠精美绝伦,层层叠叠的祥云纹“花瓣”组合成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上方镶嵌着一颗晶莹闪亮的红宝石,更显雍容华贵。如此华丽的金冠戴在美人头上是什么样子呢?展墙上印着元代张渥《九歌图》,图中女神湘君头上戴着类似的金冠,风采动人。
“土火之艺”单元展示了各种精美的陶瓷器,展品背后的弧形墙面上装饰着一幅长卷,内容为清代王致诚《陶冶图卷》,细致描绘了工匠制坯、画坯到上釉、烧制的全过程,让观众了解陶瓷精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此次展览也如一幅长卷,徐徐铺展出长江文明的魅力。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广播电视台邮箱:hsspw@163.com
黄石电台广播热线电话:0714-6261033
黄石广电网融媒体中心:0714-6377835
湖北楚天视讯网络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黄石有线):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