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万物竞茂。7月19日晚,在黄冈美丽的遗爱湖畔,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第一场展演在黄冈艺术学校成功举行。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26日,分现场展演和佩花晚会两个环节开展,来自全国51个团队、32个剧种的103个节目同台展演,共同谱写我国少儿戏曲教育领域最高规格赛事新的篇章。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从2023年至2025年,黄冈市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首先得益于黄冈丰厚的戏曲文化积淀。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945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贬谪黄州,行吟鄂东大地,听到老百姓喜欢唱一种很奇怪的调子,“如鸡鸣耳”,这就是哦呵腔,可以看作是黄冈戏曲文化发展之滥觞。黄冈不仅是黄梅戏的“娘家”,而且还是京剧鼻祖余三胜的老家;同时,楚剧、汉剧的形成,也与黄冈渊源甚深。目前,在湖北32个地方剧种中,黄冈占有6席,约占五分之一。黄冈“四戏同缘”的独特文化景观,百花齐放的戏曲文化现象,为承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提供了坚实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
对文化的最好传承是创造新的文化。守着“四戏同缘”的文化“金字招牌”,黄冈并没有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坚持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出人出戏出精品一起抓,在振兴地方戏曲上砥砺前行。一方面,健全非遗保护体系,争取黄梅戏和东路花鼓戏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张辉等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思琴等14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梅戏传统剧目全集入选湖北省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戏曲文化“留根”;另一方面,组织创排如黄梅戏《七夕传奇》《铸魂天山》、文曲戏《广济往事》等一批有历史重量、精神力量、文化分量的戏曲作品,为戏曲文化“扬名”。尤其是结合文旅发展中心工作,创排一批戏曲文化小剧,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拳头产品”。譬如,黄梅县创排黄梅戏文化小剧16部,常态化在该县东山问梅村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内演出,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黄冈市坚持“从娃娃抓起”的培养方针,构建了“大、中、小、幼”戏曲人才培养矩阵。黄冈师范学院设立黄梅戏学院,将“黄梅戏”列入教育教学专业课程;黄冈艺校开办黄梅戏、采茶戏、南剧等戏曲定向班,累计为本市和恩施、阳新等地培养戏曲人才600余人;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2024年举办校园活动757场,参与学生16万人;开办黄梅戏艺术特色幼儿园2所,将戏曲文化的种子埋进幼儿心里。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黄冈艺术学校再获4朵“小梅花”,用累计荣获19朵“小梅花”的佳绩,为黄冈振兴地方戏曲提供了生动注脚。
小小梅花传经典,百花齐放薪火传。在22日晚的展演活动中,来自东莞的5岁半的邓沐阳用一曲粤剧《帝女花》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掌声与遗爱湖波声相交织,奏响繁荣戏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广播电视台邮箱:hsspw@163.com
黄石电台广播热线电话:0714-6261033
黄石广电网融媒体中心:0714-6377835
湖北楚天视讯网络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黄石有线):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