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一粒良种“藕”遇“芯”生——汉川莲藕种业创新助推产业跃升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5-14 | 2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汉平原腹地,汉水蜿蜒处,万亩荷塘碧波荡漾。正值春耕时节,汉川市马鞍乡黄龙湖万亩“太空莲”种植基地内,20余名挖藕工躬身藕田,一派繁忙景象。


汈汊湖碧荷连天。 通讯员 周丽霞 摄

惠致农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分装清水藕带。 记者 晏美华 摄

“每亩可产莲蓬3000斤、莲子150斤,比传统品种翻了一倍多!”种苗收购商胡彪的账本里,藏着汉川莲藕种业“芯”跳的强劲脉动。

作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莲藕)繁育基地县,汉川以“一粒种”破题,以“一根链”作答,撬动莲藕产业价值跃升。2024年,该市莲藕种植面积16.2万亩,年产鲜藕32.4万吨,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2%以上,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4亿元。

“藕发奇想”  种源深耕增产

“藕带脆如笋,煨汤粉糯香,莲蓬赛蜜甜——同一片荷塘能长出三种风味,靠的是种质资源‘芯片’。”在汉川市新堰镇莲藕良种繁育基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柯卫东研究员手持“鄂莲5号”藕种,向笔者展示“一藕三吃”的科技密码。

成捆鲜藕整装待发。特约记者 宋博 摄

汉川莲藕的“基因革命”始于对种源的深耕。湖北宏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与柯卫东团队合作建库以来,构建起“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全链条体系,这座占地1万亩的“中国莲藕基因库”,汇聚了从“鄂莲5号”到“鄂莲16号”12个不同类型的莲藕种质资源。其中,培育推广的的“鄂莲5号”“鄂莲6号”深受市场认可,已覆盖全国近80%的莲藕产区。

“过去土藕亩产仅1300斤,如今良种莲藕亩产稳定在3000斤以上,这就是‘芯’力量!”湖北宏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感慨道。在他的育种基地,每年试种1—2个新品种已成常态。如今,汉川全市鄂莲系列良种应用面积超10万亩,良种辐射江苏、安徽等省份,成为名副其实的“莲藕芯片硅谷”。

“点藕成金”  创新加工增值

全国莲藕产区众多,为何汉川独受青睐,被纳入多项中省发展规划?“汉川藕田连片成规模,拥有最完整的莲藕种植加工产业链,芯片工厂只能是汉川!”汉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答案。

走进湖北惠致农贸生产车间,智能化分拣线正将莲藕“量体裁衣”:一类藕直供商超,二类藕加工预制菜,三类藕制成藕粉,四类藕回田循环。这条由良种驱动的分级体系,让莲藕身价实现2元/斤到10元/斤的跃升。

“好种子是莲藕加工企业的生命。”公司董事长周志成解释,企业建立起从种苗繁育到产品加工的全链条管控体系,其自主研发的横向双向切割机,将藕条损耗从60%降至30%;窖藏保鲜技术让清水藕片保质期延长至8个月,破解了莲藕加工保鲜的关键性难题。种业创新与加工技术正在汉川产生“化学反应”。

藕农采挖移栽“太空莲”藕苗。 特约记者 宋博 摄

汉川莲藕汤备受青睐。

这种“良种引领加工”的产业逻辑,推动全市形成20万吨年加工能力,企业开发出藕粉、藕汤、藕条等近20种深加工产品,其中纯藕粉产量占全国70%,2024年莲藕精深加工综合产值达14.66亿元。

“藕链聚变”  标准种植增效

在黄龙湖万亩“太空莲”基地,藕农的动作格外醒目:采挖工徒手扒散淤泥,挖出太空莲种苗,轻挖、轻取、轻放......近乎苛刻的作业流程,能最大程度确保太空莲种的完整性。这种“标准化”的种植采摘技术,正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全市3万多亩“太空莲”种植区。

“良种是产业链的起点,更是价值链的支点。”汉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翔说道。据介绍,汉川现有莲藕种植规模万亩以上基地3个,千亩以上基地10余个,其中汈汊湖、刘家隔镇、麻河镇4.6万亩莲藕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

藕粉、藕汤、藕盒等深加工产品。

标准化、规模化的种苗培育种植体系正在不断催生“链式效应”。盛夏满塘太空莲绽放之时,马鞍乡种植基地与全藕宴席深度融合,游客既可体验航天育种的神奇,又能品尝“一藕三吃”的科技盛宴。汉川构建的“标准引领、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让传统莲藕产业焕发新质生产力。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