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黄冈市建设113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一个站点就是一个“微就业服务中心”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9-15 | 117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2日上午9时,迎着朝阳,位于黄冈市区西湖三路与青砖湖交会处的黄商生活超市太华国际广场店,迎来人流早高峰。紧邻超市的太华国际“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也渐渐热闹起来。打开数字就业服务一体机、摆放好就业信息登记表……稍作准备后,服务站负责人闻友娥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对每一个来站的求职者,我们都会做好登记工作,跟踪服务,精准服务。”闻友娥边整理招聘海报边介绍道。

从一隅窥全局,看到的是我市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创新探索。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需求,我市构建“数字赋能+全域覆盖+标准运营”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以小站点联动大数据,精准破解就业服务痛点,有力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截至8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5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84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790人。

站点下沉,“就业路”延至家门口

“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服务队伍深入到网格里,就业服务送到居民手里”“充分就业,幸福生活”……走进太华国际“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沿墙摆放的岗位招聘、技能培训、政策宣传信息,不时吸引着行人驻足。

闻友娥说,别看站点面积才100多平方米,但服务覆盖周边建新、安居、惠民、有线4个社区,覆盖人口4.2万人,其中,劳动就业人群2.1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我们月均促成1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她表示,凡是在站里登记的求职者,他们都会尽力精准匹配岗位,并在3天之内给予回复,有合适岗位的告知一声,没合适的继续服务。

“可以说,一个站点就是一个‘微就业服务中心’,承担着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岗位介绍等七大功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黄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股负责人熊长春介绍说。

小站点,大作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13个,为就业困难等群众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报名等“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数字赋能,“人找岗”转向“岗找人”

“这个真的是便捷又精准!”在太华国际“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数字就业服务一体机上,市民阮先生扫码登记个人信息后,一会就收到多条岗位匹配信息,这令他十分惊讶。

“平台的功能很强大,你还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告知你要干什么,它会马上作出回应。”一旁的熊长春介绍道。

不仅要把站点建在家门口,更要让服务“聪明”起来。

在黄冈城区,2024年以来逐步搭建的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整合人社、民政等8个部门的48.55万条劳动力数据,并创新开发出“政策找人”“岗位找人”智能匹配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实现求职需求与岗位供给的动态精准对接。

“平台一个重要功能是运用算法精准分析,让就业服务从‘人找岗’转向‘岗找人’。”黄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江正介绍,自2024年10月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有10848人注册、349家企业入驻,共发布岗位3144个,求职者投简历超3000次,近300人达成就业意向。

快60岁的市民张先生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依托数字就业服务平台找到一份物业管理工作。他直呼“真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找到一份称心的事”。

更惠民的是,黄冈城区在人群密集的4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含零工驿站)配有连通平台的数字就业服务一体机,可为群众提供岗位对接、政策咨询等个性化帮扶服务。

“这个平台主打一个方便,居民来办事、办证件时,有时会顺便填个信息。”黄州区路口镇人社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洁说。

服务升级,从“传统办”迈向“标准化”

“写给你的招聘信息,记得让你儿子加紧跟进下,工资还可以。”9月2日下午,黄州区路口镇东河村人社专员胡艳霞顶着烈日走进8组居民何金艳家中,为她的孩子就业问题提供指导。

“娃已经在联系,隔天还准备去看看。”见到客人到来,何金艳停下手头上的事,与胡艳霞交谈起来。

胡艳霞是村里聘用人员,兼任人社专员,收集村民就业、失业等方面信息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

“我也属于再就业嘛,月工资合计有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就凭这,我更要为村民做好就业服务。”她笑着表示。

李洁介绍,像胡艳霞一样的人社专员,全镇村村都有,且都是培训上岗。

设立人社专员是我市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2024年以来,我市在推进数据赋能、站点下沉的基础上,建立人社专员队伍,制定统一的就业服务规范,搭建社区就业服务群,不断推动就业服务标准化运营,确保就业政策信息能够实时推送。

“就业服务最终得落到人头上。人社专员的设立,有效提升基层人社服务质效。”熊长春说,在黄州,154名人社专员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有力促进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业人做专业事,带来的是服务蝶变升级。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组织人社业务培训2441人次,培训重点包括政策解读、“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事项清单详解、居民就业社群搭建技巧等,有力提升基层人社专员的业务能力,推动就业服务工作从“传统办”迈向“标准化”,力保每一项服务都规范、高效、有温度。

从物理站点的逐步覆盖,到数字平台的智能匹配,再到人社专员的标准化服务,“三位一体”模式环环相扣,让就业服务真正成为一项触手可及、精准高效的暖心工程。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