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 城区178名医疗专家下沉社区——宜昌医联体让优质医疗“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8-04 | 519 次浏览 | 分享到:

看病住院不用再扎堆往大医院跑,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近日,市民李奶奶(化姓)因头痛多日来到宜昌市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市二医院派驻坐诊专家郑永强敏锐地发现老人大概率为血管狭窄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中风风险。因发现及时,经过对症治疗,7月29日上午,老人康复出院,对此连连感叹。

市二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郑永强的及时“救场”并非偶然,这正是市二医院与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医联体,让社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的生动体现。

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24年11月,市二医院牵手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医联体建设,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记者了解到,当月,市二医院6个学科的11位专家便长期入驻,通过“输血+造血”双管齐下,以专家派驻、手术带教、教学查房、定期培训、远程会诊等多元帮扶方式,推动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专科在短期内实现“提档升级”。该中心更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高糖状态重症患者诊疗等5项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谢家生告诉记者,随着医联体的建成,优质医疗资源正被盘活。专家长期入驻,患者省去了在大医院看专家排队挂号的困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有专家做后盾,有效提升了接诊常见多发病的效率,补齐了疑难杂症早期识别的短板。同时,双向转诊开通“绿色通道”,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搭建起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高速路”。

“医联体的建设有力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实现了技术、人才、转诊等多方面医疗资源的深度共享与优化配置。”市二医院院长梁亮表示,医院正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已与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桥边镇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城市医联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诊疗模式逐渐成熟,为急危重症患者筑牢了生命通道。据了解,市二医院每周选派61名专家坐诊,涵盖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外科、精神科、儿科、医学美容科、妇产科等20余个领域。

通过医联体建设,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正“飞入寻常百姓家”。2024年11月以来,市卫健委纵深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四家三甲医院牵头,与城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个社区医务室完成结对,组成四大医联体,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支持、服务连续等模式,为区域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市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配合医联体建设,市卫健委还牵头打造了宜昌市区域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检验、病理“五大中心”,联通市直三甲医院、各县级人民医院及城区基层医疗机构,依托三甲医院专家优势资源,在线受理和查阅会诊患者病程、入院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单和影像数据,开展全市范围医学疑难杂症远程服务,实现“基层采样、上级诊断、信息互通”。

截至6月30日,4家牵头医院下派专家178人,在基层单位接诊患者2.2万人次、查房5250人次、手术166台、带教1377人;医联体转诊患者517人次,优质医疗资源正如同活水般持续注入基层。

来源:我的宜昌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