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一曲《大江东去》 引爆千年黄州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5-06 | 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江东去》剧场版:穿越千年,共赴东坡之约

5月1日晚,黄冈黄梅戏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化盛宴——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剧场版在此震撼上演。该剧以苏轼谪居黄州的四余年岁月为蓝本,用音乐与舞蹈勾勒出苏轼的传奇人生,让现场观众仿若穿越千年,与东坡居士一同经历人生的起伏,感悟其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



音乐剧开场,舞台上呈现出宋代山水画卷般的场景,淡雅的色调与简洁的布局,尽显宋代美学的独特韵味。随着剧情推进,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落魄与迷茫、在定慧禅院的沉思与感悟、在东坡躬耕时与百姓建立的深厚情谊,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演员们精湛的表演,配合着跌宕起伏的音乐,将苏轼复杂的情感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耕东坡场景中,演员们挥洒汗水,生动诠释了苏轼在困境中积极乐观、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在游赤壁片段,激昂的音乐与壮阔的舞台背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尤其是苏轼赤足立于赤壁矶头,高声吟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场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现场观众无不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许多观众表示,这场音乐剧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人们对苏轼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东坡文化内涵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来自武汉的观众李女士激动地说:“白天漫步东坡赤壁,夜晚沉浸于《大江东去》,这种体验太奇妙了!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苏轼,今天通过这场音乐剧,仿佛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有观众表示,音乐剧将传统文化以如此生动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次音乐剧《大江东去》剧场版的成功上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也为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艺术的形式,让东坡笔下的山水人文,成为可触可感的城市名片,让黄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熠熠生辉。

《大江东去》见证文旅融合“人文共情”——晴雨双幕 各绽风华

当无人机光影在遗爱湖上空勾勒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五一假期黄州两天截然不同的《大江东去》户外版演出,完成了一次文旅融合表达新意——

5月3日清风朗月下的诗意首演与5月4日暴雨滂沱中的热血加场,以“晴雨双面叙事”诠释东坡精神的多重维度,展现黄州文旅从“科技造景”到“人文共情”的进阶之路。

晴夜首演:千年赤壁“活”成流动画卷

明月广场的夜空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首演舞台以遗爱湖天然水景为画布,将无人机编队、动态纱幕与喷泉水幕精准咬合:

高达15米的烈焰随《密州出猎》词句腾空,与四散水花形成“火瀑入江”的震撼画面;可旋转山水造景借明月广场地标雕塑,虚实相生重构赤壁江山。

交响乐团与古琴的对话中,《定风波》旋律驱动观众完成从“风雨骤急”到“豁然开朗”的心理嬗变,00后观众王女士惊叹:“背过的诗词突然变成4D电影!”

首演门票提前三日售罄,印证“东坡IP”的强大吸引力。

雨夜加场:风雨淬炼出文旅融合的“人性高光”

一场突袭暴雨,将原定演出升级为“当代版《定风波》实景课堂”:

剧组36小时内完成从晴夜舞台到雨幕现场的紧急改造,舞台总监赤脚踩水调试设备,演员冒雨高歌致嗓音沙哑仍坚持真唱。

观众席上演“伞链护人”奇观——带伞者自发为老幼游客撑起“移动屋顶”,开场后近千人默契收伞,甘愿淋雨保障观演公平,市民李先生感慨:“这比任何特效都动人!”

街边面馆老板为落汤鸡观众端上免费姜茶,民警雨中筑人墙疏导交通,商户亮灯为离场者引路……暴雨中滋长的温情让鄂州游客贺先生泪目:“黄州人活成了东坡笔下的‘此心安处’。”

双幕交响:从“文化景观”到“精神共生”的文旅升级

首演主打“科技美学”,花样视频火爆各短视频平台;加演聚焦“人文微光”,#暴雨中的移动屋顶#登顶热搜,网民点赞“文旅3.0时代样本”。

5月3日,观众为“大江东去”的壮美鼓掌,5月4日,为“雨中无人退场”的坚守动容,演绎了“晴夜我们重现东坡眼中的江山,雨夜我们活成了东坡心中的江山”气魄。

“这场雨浇透了衣裳,却浇出了文旅融合的魂。”黄州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大江东去》户外版创下单场万人互动纪录,其成功不仅在于科技赋能的历史重现,更在于“从舞台到街巷”的文化共鸣。

两天演出、两种气象,却共同印证着东坡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它既能乘科技之翼飞越时空,更能在风雨中点燃人间烟火。当文旅融合从“造景”走向“造境”,这座千年古城正以东坡精神为舟,驶向“诗和远方”交融的新蓝海。

宋风拂黄州 外滩乐翻天

5月1日傍晚,太阳正慢慢落山,不少市民已拖家带口等候在黄梅戏大剧院广场前,翘首以盼。

“快看,来了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支身着宋时服饰的队伍正缓步走来。



圆领襕衫、百迭裙、大袖衫……宽袍大袖间,玉佩叮当;高冠博带下,面容肃穆。货担郎挑着一担鲜花,笑着向市民们招手打招呼,排后面的小姑娘拿着荷叶荷花,背着篓花歪头俏皮地笑着。

队伍行进间引来市民们的阵阵欢呼。他们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拍摄记录着这份美好。行进式的宋风巡游活动点燃了市民们的激情,让这个五一燃起来。

市民王青说:“很不错,五一这样过,丰富多彩啊。”他带着家人一起来看节目,女儿指着穿着百迭裙的演员说:“爸爸,那件衣服真好看,我也想要。”王青笑着回应女儿:“好,回去给你买。”

为配合《大江东去》音乐剧演出,5月1日至4日下午,我市在保利大剧院门口、东坡外滩商业街等遗爱湖沿线,开展行进式宋风巡游、《状元还乡》等文化小剧沉浸式演出活动,通过展示宋代服饰,特色文艺表演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让他们过一个热闹的小假期。

在东坡外滩,人声鼎沸已是这几天的常态。从宋风巡游到歌舞表演再到杂技,妥妥地C位出道。每到演出时刻,这里总是人潮汹涌,外地游客也是纷至沓来。他们高高举起的手机、自拍杆,定格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太热闹了,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武汉的游客小冯感叹道,她的手机里拍摄了很多照片和小视频,都是这几天表演的节目和她的打卡照。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沉浸式的婚俗表演:“我从新郎迎亲、巡游到最后拜堂全程跟了一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冯说的婚俗表演发生在东坡外滩古街。

身着红色婚服的新娘在绣楼等待新郎的到来,侍女们则在楼下候着。锣鼓声中,新郎来迎亲了。执事们举着迎亲导牌开路,侍从们抬着喜轿跟随新郎身后。新郎迎到新娘后再返家拜堂。

这一幕幕,深度还原了古代婚礼的各种礼节,也让游客们沉浸其中。“和电视剧里面看到的一个样。”市民吴凯说,跟随队伍走的时候那个氛围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很有意思的表演,希望以后多举办一些类似的活动。

除婚俗表演外,戏曲传承演唱、“诗酒东坡·天地长歌”东坡笛箫演奏、东坡黄州对唱、“华服潮韵·东坡奇遇”汉服秀、哪吒秀、“客到黄州·诗酒相逢”综合性文艺汇演等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和耳福,直呼“过瘾”。同时,他们还能在东坡外滩看到黄州的各种非遗文化:黄州糖画、剪纸、蓝靛印染、民间绘画等等。

这份热闹不仅体现在现场熙攘的人群,还延伸到了网络上。网友“楚天行云”通过观看“直播黄冈”视频号留言,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赤壁矶头寻胜迹,人去意犹遐。”

看剧、赏景,这个五一黄州“火”了。来自孝感的游客说:“驱车两个半小时,黄州三日游,值了!”

穿越千年对话东坡 赤壁矶头再现风雅

5月的黄州赤壁矶头,清风拂过崖壁,水波荡漾应和着古韵吟诵。

5月1日,东坡赤壁公园内,一场“与东坡对话”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当日《赤壁矶头 遇见东坡》文化小剧在二赋堂首演,游客循着历史足迹而来,在沉浸式戏剧、诗词雅集与非遗技艺中,与东坡隔空对话。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光影摇曳间,东坡先生身着粗布长衫,用浑厚的嗓音吟诵《赤壁赋》的经典片段,带领观众一同领略其笔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豁达。

“演员们身着古装,以精湛的演技生动还原了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的生活场景与创作心境。精巧的设计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感觉苏东坡像是从课本里走了出来,而我们也不是游客,而是穿越回千年前的黄州百姓。”游客周雨晴说。



文化小剧演出结束后,沉浸式体验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拓东坡碑刻”区域,苏学馆工作人员向游客展示东坡赤壁苏东坡书法拓碑过程,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传统拓印技艺与历史对话;在“吟东坡诗词”区域,游客对诗词接龙、飞花令等互动游戏兴致盎然,在字斟句酌间感受诗词韵律之美;在“糖画”体验区,非遗糖画传承人徐久元执铜勺为笔,琥珀色糖浆流转间,赤壁山水渐次成型,糖丝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光芒,展现着传统非遗与东坡文化的完美融合……

徐久元说:“用糖画作品展示苏东坡笔下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展现我们黄冈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魅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黄冈旅游,爱上黄冈。”

此次系列活动持续至5月5日,旨在通过“演、诵、做”相结合的形式,让东坡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五一首日,东坡赤壁公园游客接待量为375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1.3%。”市东坡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赤壁公园管理科科长凌丹介绍:“这个五一我们准备了东坡小剧,拓东坡碑刻,对东坡诗词,舞蹈暖场,非遗表演等多种活动,并推出了四种门票减免优惠活动,着汉服免费,背诗词免费,旅行社团队3折优惠,游客半价优惠。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为弘扬东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小剧进商圈 打造消费新场景

“一缕缕甜香飘过青石板巷,一声吆喝唤醒旧日时光。在武穴市街头巷尾,有一种味道,它粘住了祖辈的乡愁,甜透了游子的行囊——那就是武穴酥糖,下面请欣赏文化小剧《酥糖记忆》。”

5月5日上午,由武穴文曲戏研究院带来的文化小剧《酥糖记忆》,在黄冈万达广场2号门舞台准时上演。



文化小剧《酥糖记忆》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湖北广济县武穴镇流传着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孝爱传奇。董祥以孝心为引,创制出神奇的桂花酥糖,不仅治愈了母亲的疾病,更唤醒了家人的温情与和睦。

“这次还特地带来了我们的武穴特产——酥糖,准备在演出之前分发给现场观众。”武穴文曲戏研究院业务院长叶金根介绍:“这是我们《酥糖记忆》第一次走进黄州城区商圈,希望通过‘品美食+观小剧’的方式,让大家能多维度、沉浸式感受我们武穴的文化魅力。”

舞台大屏幕中夜色升起,月光缠绕在桂花树枝头。台下观众一边品尝酥糖,一边跟随台上演员的精彩演出穿越时空,回到明朝万历年间,见证人间真情的雄壮力量。

“听说今天万达有演出,便打算和家人过来看看,顺便吃个饭。”家住翡翠一品小区的市民赵雅晴感慨道:以前只知道武穴酥糖是我们黄冈的特产,今天还是第一次知道背后还有着这样的孝心故事,让人感动至深。

此次“精品文化小剧进商圈”活动,邀请了英山县黄梅戏剧团、蕲春县黄梅戏剧团、浠水县楚剧团、团风县黄梅戏剧团、武穴文曲戏研究院等5家剧团,遴选一批精品文化小剧和三句半、相声等传统演出,每天赴万达广场、居然之家广场巡演,并配合商圈开展营销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五一期间的文化小剧常态化展演,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让市民游客们在逛商圈、品美食的同时还能尽享‘文化大餐’。”黄州区文旅局公共服务股负责人姜爱文介绍:前期我们通过三宝大赛,创作了一批口碑好、质量佳、节奏快、市场化的特色文化小剧,具备商圈演出基础。一方面希望通过“精品文化小剧进商圈”宣传我们黄冈的特色文化,展现黄冈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精彩的文化小剧演出吸引游客观看,实现拉动商圈消费。

据了解,此次“精品文化小剧进商圈”活动期间,黄冈万达广场搭建内外双舞台,并洽谈组织少儿文艺汇演,大型招聘会等超20场人气活动确保节日期间的客流及节日氛围。五一期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其中最高峰5月1日单日达8万人次。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