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台
网上投稿
关注我们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今日在鄂开幕 全球嘉宾为何如此期待这场大会
来源: | 作者:潘杰 | 发布时间: 2025-05-14 | 87 次浏览 | 分享到: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通讯员梁炜)5月13日,参加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嘉宾陆续抵汉。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内外大中小学校校长和师生代表、数字技术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齐聚,聚焦“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主题,共商全球数字教育的未来,回应联合国全球教育变革倡议。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这些与会嘉宾中,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 萨金特,图灵奖得主、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欧洲科学院院长、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教授罗德里戈·马丁斯,美国科学院院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埃里克·卡雷拉等顶尖科学家;有英国、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有联合国儿基会等国际组织;宇树科技等高科技企业代表,他们将围绕技术前沿、政策机制、应用推广、数字伦理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创新教育内容、重塑教育模式、重构教育形态。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副校长西蒙·汉德利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分享关于数字教育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了解中国的大学在数字教育创新方面的经验,这对于定义高等教育的未来非常重要。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教授纳斯蒂亚·德·朱莉娅将在此次大会上演讲,她说,我们很开心可以通过这次交流,与全世界共享我们的教育经验。“在未来可能每个大学都有AI专业的学生,重点在如何去使用数字化技术,希望学到一些中国好经验,将技术融合到教学中。”俄罗斯贝加尔国立大学校长格里布诺夫·奥列格·帕夫洛维奇说。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菲利普·马尼亚表示,希望和中方共同定义并合作开展一些新项目,如今人工智能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终身学习,这也正是中国相关规划中的一个重点。

此次大会亮点纷呈,10场平行会议主题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学习、教师发展、数字教育评价、全球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安全与伦理、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等多个领域。武汉市经开区神龙小学、武汉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开放大学等四所不同类型的学校现场观摩,将通过全息数字人、VR/AR体验等多种互动方式,让嘉宾沉浸式体验未来课堂、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学习中心,全方位感受我省数智赋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全球教育数字化成果展,线上线下联动沉浸式观展。

全球嘉宾为何如此期待这场大会

数字教育:让“有教无类”千年梦想在中国变为现实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在上思政元宇宙课。(省教育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韩晓玲 王理略 李玉麟通讯员 晏华华

“湖北将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为之付出努力。”5月13日,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因科技而发展。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来了,柬埔寨副首相兼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大臣韩春那洛来了,埃及本哈大学校长纳赛尔·埃尔吉扎维来了……

600多位海内外知名教育家、学者、嘉宾齐聚一堂,期待这场盛会的召开。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蹄疾步稳。

数字赋能,潮涌荆楚。作为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举办地,湖北不仅展示了教育数字化的“中国方案”,更成为国际教育精英探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核心舞台。

敢为人先:教育数字化的“湖北解法”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来湖北。湖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湖北人民也很热情,我对湖北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5月13日,埃及本哈大学校长纳赛尔·埃尔吉扎维来到华中农业大学,看望了来自本哈大学的留学生,了解到他们在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他十分高兴。他告诉记者,该校和华中农业大学已有长达10年的密切合作。

本哈大学是埃及享有盛誉的综合学府。其中,农学院成立于1911年,被认为是埃及最古老的农学院之一。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与该校签订了博士后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4月,本哈大学与武汉大学在开罗签署关于建立“武汉—本哈研究生院”的框架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与资源,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谈及此事,纳赛尔·埃尔吉扎维高兴地说,这是埃及与中国大学之间的首个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机构。

5月13日下午5时许,柬埔寨王国劳动与职业培训国务秘书谢·科萨尔刚下飞机,就匆匆赶往武汉市汉阳区,洽谈合作事宜。

“明天一早,我还要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参观。”谢·科萨尔介绍,2023年,柬埔寨劳动与职业培训部就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交流访问过,当时双方商讨武软建立海外分校、职业技能培训、青年互访交流、招收留学生等事宜,并初步达成共识。

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教育数字化让教育公平更加可感可及。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省份,湖北率先推广智慧教育平台,总注册用户达715万,上线教育资源210多万个、服务师生超1100万。

在湖北,40余所高校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中外师生云端相聚、优质资源全球共享,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空间。

“我们期待学习湖北如何用数字技术弥合城乡差距,为非洲教育提供可复制的模式。”纳赛尔·埃尔吉扎维说,这次在湖北期间,他还会去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看望来自本哈大学的留学生,并了解这些高校在数字教育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他非常期待本哈大学与湖北高校的合作能产出丰硕成果,进一步深化中埃友谊。

合作深化:湖北为何成为“期待之地”

“我来过湖北很多次,非常期待此次大会在湖北召开。我了解到,中国政府将改善教育列为重中之重,湖北一直在努力改善教育状况、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告诉记者,湖北省政府对教育的付出和投入让人印象深刻,这对中国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改善教育质量实在是太重要了,这能提升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给中国学子写寄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摄)

在湖北,数字教育发展拥有强大智力支撑:66所本科高校共开设649个数字技术专业点,26所师范本科院校、199个师范专业全部开设教育数字化课程,12个现代产业学院中有8个与数字产业相关。

在湖北,数字教育“用”的潜力无限:14项国家级数字教育示范项目落地湖北,200余所学校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示范建设,41所中小学、45所职业院校、52所高校建成数字立体教学空间,170多个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广泛推广。

“此次大会必然会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巨大转变。”5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签约现场,中外教育工作者的友谊之手紧紧相握。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副校长马哈茂德·赛迪克对记者说,之前已经有一些来自爱资哈尔大学的学生来到华中农业大学读博士和博士后,他对今后双方的合作充满期待。该校亚西尔·赫尔米教授已是第二次来湖北,他感叹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大,学术发展非常快。他们认为,这次前来参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AI时代下,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尤为重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非洲国家、对于埃及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埃及,也迫切需要发展数字教育。

“有教无类”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穿越古今的教育梦想。现今,这个千年梦想,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下,正在成为越发鲜活的中国教育真实图景。

回首来路,皆是奋进注脚;展望未来,皆为梦想征途。未来已来,湖北正向新而变、向新图强。

图灵奖获得者通过本报寄语中国学子

基于兴趣择业是开启幸福职业生涯的关键钥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实习生 熊静怡

“在成长的道路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关键节点,给予指引,无疑是重中之重。”5月13日,来武汉参加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图灵奖得主、康奈尔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寄语中国学子。

在计算机科学的璀璨星空中,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是最为耀眼的恒星之一。1939年10月,霍普克罗夫特出生于美国西雅图。他的学术生涯堪称传奇,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因在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与分析方面的奠基性成就,荣获计算机界的最高荣誉——图灵奖,这一奖项等同于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

近年来,霍普克罗夫特积极探索并指出计算机科学的前瞻发展方向,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复杂网络挖掘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贡献。同时,在霍普克罗夫特支持下,在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成立了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中心,旨在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和提升我国本科教育水平,推进我国计算机科学人才教育发展与改革,并与国内众多知名学府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了10余名博士生。受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邀请,他屡次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2016年,他荣获我国政府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所颁发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2024年,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霍普克罗夫特说:“我多次到访湖北,算起来,我已在中国工作近20年。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在中国停留6个月,通常会将这段时间分成两个阶段,每段3个月,也就是在中国工作3个月后,回美国待3个月,如此交替往返。”

“早些年我去过黄鹤楼,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湖北的高层领导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霍普克罗夫特说。

作为长期在中美两国高校任教的学者,霍普克罗夫特对两种教育体系的差异有着切身体验。他曾在国内多地的高校授课,结合在美国授课的经历,他发现:中国学生基础扎实、解题能力强,但创新思维还需强化;美国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挑战权威,但基础知识储备略显薄弱。

“中国学生擅长解决已知问题,需要在开拓新方向上努力。”他举例道,“当被问及‘未来10年计算机科学的突破点在哪里’时,美国学生能给出10多种可能性,而中国学生往往陷入思考。”在他看来,这与中美家长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中国家长习惯为孩子规划人生轨迹,从选专业到择业都追求‘确定性’,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面对中国学子,霍普克罗夫特给出建议:当学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便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让学生基于兴趣择业,才是开启幸福职业生涯的关键钥匙。

格鲁吉亚期待加强与中国教育界合作

湖北日报讯(记者包东喜、张歆)5月12日下午,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前夕,格鲁吉亚教育、科学和青年部副部长巴娅·克维茨亚尼女士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访问。

巴娅·克维茨亚尼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学校为她精心准备的中国书法、剪纸艺术,欣赏了汉服表演,聆听了古筝演奏的《小满》《敕勒川》《青花瓷》,对中国文化赞不绝口,还在一幅“春华秋实”书法作品前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名字。在该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中心,巴娅·克维茨亚尼仔细地对AI教学测评、智慧实验室管理平台、大模型应用及数字人展示等进行询问,兴趣盎然。

5月12日下午,巴娅·克维茨亚尼女士(右一)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访问,现场体验操作机器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摄)

谈及对中国教育的感受,巴娅·克维茨亚尼说:中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体现了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不仅是大学,包括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在各个地方,都有最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湖北二师实验室里,看到学生们如何制作机器人,让人印象深刻。

对教育数字化,巴娅·克维茨亚尼认为,毫无疑问,技术对教育系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重点在如何去使用数字化技术;每件事都有两面性,要十分谨慎地使用技术,ChatGPT也会对学生教学有一些负面作用,因此,需要找到人工智能提升教育、让教育进步的方法。格鲁吉亚希望学到一些中国好经验,将技术融合到教学中,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巴娅·克维茨亚尼说,中国教育成功经验对格鲁吉亚很有启发,访问武汉的学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数字教育发展很快,格鲁吉亚面临技术融入教育的课题,格鲁吉亚和中国可以在很多方面合作,比如教育管理系统等。

“我体验过很多中国的文化, 中餐也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武汉这座城市很现代,很漂亮。”巴娅·克维茨亚尼笑着称,“自己对中国文化、中国朋友都很熟悉,中国人花很多时间和耐心在文化上,很珍视自己的文化,这让中国人显得非常特别。”

最后,巴娅·克维茨亚尼说:“对这次在湖北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十分期待,参与其中很激动,相信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最新的教育方法与技术。期待和中国教育界加强合作,自己也愿意推动两国更深的合作。”

来源:湖北日报


黄石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云上黄石

手机客户端

黄石新闻
热门推荐
专题专栏